2025癌症篩檢補助哪裡做?5大癌篩擴大補助資格、金額、注意事項重點解析!

2025癌症篩檢補助哪裡做?5大癌篩擴大補助資格、金額、注意事項重點解析!
分享到 FB

癌症長期以來一直是台灣民眾健康的頭號威脅,癌症的發生往往難以預料,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為了提升國人癌症篩檢的意願,政府於2025年推出癌症篩檢補助新制,放寬篩檢對象、增加篩檢項目,讓更多民眾能享有免費或補助的癌症篩檢服務。

2025年『癌症篩檢擴大補助新制』將有助於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降低癌症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今天要來告訴大家補助對象及資格有哪些?篩檢項目及補助金額、以及可進行癌症篩檢之地點等,讓大家能充分了解自身權益,並鼓勵每位民眾都能積極參與癌症篩檢。

2025癌症篩檢補助哪裡做?5大癌篩擴大補助資格、金額、注意事項重點解析!
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一、癌症篩檢有多重要?

癌症長期以來一直是台灣民眾健康的頭號威脅。根據最新的衛生福利部統計數據顯示,癌症已連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不僅對個人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更對許多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和情感負擔。

主要5種癌症篩檢與國人死亡率的實證資料顯示,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2年1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國際研究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癌症並非絕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提高治癒率和存活率的關鍵。癌症篩檢不僅能早期發現癌症,某些篩檢項目更能找出癌前病變,如大腸息肉、子宮頸癌前病變等,及早切除或治療,能有效預防癌症的發生。因此,國民健康署鼓勵民眾及家人應積極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維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一、癌症篩檢有多重要?
來源:國民健康署FB粉絲專頁

二、常見癌症篩檢種類

血液檢查

透過檢測血液中的腫瘤標記物,篩檢某些癌症,如肝癌、攝護腺癌等。

  • 優點是方便、快速、侵入性較低。
  • 缺點是敏感性和特異性可能較低,無法單獨作為診斷依據。

影像學檢查

透過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等方式,檢查身體內部器官的異常,篩檢肺癌、乳癌、大腸癌等。

  • 優點是可以直接觀察器官的影像,發現早期病變。
  • 缺點是部分檢查具有輻射風險,且費用較高。

內視鏡檢查

透過內視鏡進入身體內部,觀察消化道、呼吸道等器官的狀況,篩檢大腸癌、胃癌、食道癌等。

  • 優點是可以直接觀察病變,並進行組織切片檢查。
  • 缺點是侵入性較高,可能引起不適。

細胞學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透過採取子宮頸的細胞,檢查是否有癌前病變或癌症。

  • 優點是可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
  • 缺點是偽陰性機率較高。

糞便潛血檢查

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來判斷是否有大腸癌或息肉。 

  • 優點是非侵入性,且檢查便利。
  • 缺點是準確度較低,若有潛血反應仍須進行大腸鏡檢查。

該選擇何種癌症篩檢方法,應根據個人年齡、性別、家族史、生活習慣等因素,並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

(參考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

三、癌症免費篩檢新制&癌症篩檢補助資格

2025年調整並擴大重要癌症篩檢項目的年齡、篩檢內容及補助金額,調整後新制內容整理如下:

癌症種類篩檢方法補助對象補助頻率篩檢補助金額
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擴大至45-74歲民眾及40-44歲具家族史者每2年1次400元
乳癌乳房攝影檢查延伸年齡擴大對象40-74歲的女性每2年1次1,245元
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檢查年齡增列25-29歲女性、30歲以上婦女每3年1次,30歲以上每年1次630元
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新增35歲、45歲及65歲女性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當年齡1次1,400元
口腔癌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吸菸或嚼食檳榔(含已戒)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每2年1次150元
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年齡放寬至40-74歲女性及45-74歲男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有重度吸菸史則針對50-74歲吸菸史增列≥20包-年以上者每2年1次4,000元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定是否符合篩檢資格;若符合資格者,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進行查詢,並攜帶健保卡到醫療院所接受篩檢服務。

* 查詢步驟:

  1. 點選「全國健保特約醫機構查詢」或「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查詢」搜尋其他篩檢地點(衛生所、活動中心…等)。
  2. 選擇「縣市別」、「鄉鎮區」。
  3. 「預防保健服務類別」勾選欲篩檢項目➡️「查詢」。
  4. 檢視特約醫事機構名單後,自行透過電話、網路聯繫或現場預約。

符合補助資格者,可免費接受政府補助的癌症篩檢,具體細節可參考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告。未符合補助資格者,自費癌症篩檢的費用,會因項目和醫療院所而異,篩檢前應諮詢醫師,了解篩檢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三、癌症免費篩檢新制&癌症篩檢補助資格
來源:國民健康署FB粉絲專頁

四、如何預防癌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以下簡稱WHO) 指出,有30-5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遠離四大危險因子:菸、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規律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進而有效預防癌症:

  1. 拒菸、拒檳榔
  2. 拒絕過量飲酒
  3. 健康飲食,包括均衡飲食、攝取蔬果、減少食用加工產品等
  4. 規律運動
  5. 維持健康體位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

四、如何預防癌症?
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

五、癌症篩檢與陽性後續處置流程

當確認罹癌後,大多數人的心情都是慌亂、不知所措的,腦袋一片空白、「為什麼是我?」是唯一的念想。許多癌症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機會提高治癒率和存活率,篩檢單位均會協助妥善安排回診時間,只要遵循醫囑回到醫院進行複檢,就可及早處置;若收到檢查結果為正常,仍要定期接受每2年1次的篩檢,保固自己的健康。

選擇癌症認證醫院治療

國民健康署於94年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辦理認證研究計畫,參考國際制度,於97年開始正式實施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目前全臺共有67家醫院通過,已有8成5以上癌症病人於通過認證的醫院接受治療,成為癌友值得信賴的抗癌靠山。民眾如有癌症診斷及治療問題,可至鄰近之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就醫,把握癌症治療之最佳時機。

*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名單公布於國民健康署網站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

五、癌症篩檢與陽性後續處置流程
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

癌友最堅強的後盾-癌症資源中心

國民健康署補助全國各醫院成立癌症資源中心,截至113年已有105家癌症資源中心,癌症資源中心的人員,是癌友順利重返家庭與社會的好幫手。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不論是在診斷、治療或康復期,有需求的癌友家庭,都能至醫院設立之癌症資源中心尋求協助,或者善用台灣癌症資源網所提供的「顧身體」、「找資源」、「顧心靈」、「放輕鬆」、「挺家屬」、「保權益」之六大生活需求資訊,讓民眾獲得更多元化服務的管道。

點擊前往 ▶ 癌症資源中心名單查詢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

五、癌症篩檢與陽性後續處置流程
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

六、癌症篩檢常見問題解答 (FAQ)

Q:癌症篩檢真的有效嗎?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資料,112年全國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等五項癌症篩檢達487.2萬人次,共發現約1.1萬名癌症及5.2萬名癌前病變,成功拯救6.3萬餘名生命。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111年平均4分2秒有1人罹癌。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不容易覺察,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才能有效預防。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Q:癌症有什麼癥兆或症狀?

癌症的常見十大癌症警訊:排便&排尿習慣改變、傷口及潰瘍久不癒合、異常出血或有分泌物、觸摸到腫塊、吞嚥困難或消化不良、痣或疣有明顯變化、長期咳嗽或聲音沙啞、身體特定部位持續疼痛,久未改善、在未有特意節食或運動的狀態下,體重急遽減輕(體重於兩週內減少2公斤或一個月減少5公斤)、不明原因的發燒及倦怠感。

若在不明原因下,身體出現以上警訊並持續或加重,應儘速就醫確認是否為癌症症狀,而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是唯一早期發現癌症的重要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Q:癌症有什麼癥兆或症狀?
來源:國民健康署FB粉絲專頁

Q:健康檢查可以防癌嗎?

部分癌症可以透過抽血檢驗「腫瘤標記」,但篩檢的方法中不包含抽血檢驗癌症指數,因部分癌症不會分泌腫瘤標記的物質,因此僅能做初步篩檢之參考,而癌症指數的高低,不代表身上一定擁有或沒有惡性腫瘤,必須進一步做影像或切片檢查才能夠確診。

(參考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Q:大腸癌篩檢陽性,再篩一次陰性就沒事了?

根據實證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將增加30%;超過一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風險則增加2.8倍。篩檢結果為陰性者,應繼續維持每2年1次定期大腸癌篩檢;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應儘早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並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及治療。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Q:接種HPV疫苗後,未來就可以不用做抹片檢查?

HPV疫苗可以預防部分型別的病毒感染,無法百分之百預防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經國際實證可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發生及死亡的篩檢工具,有助於早期發現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且子宮頸癌前病變經治療可避免進展為子宮頸癌。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Q:沒有家族史就不用做乳房X光攝影?

乳癌危險因子中包含老化、基因變異、生育因子(初經早或停經晚、晚生、未哺乳)、家族史、有異常或良性乳房疾病、乳房較緻密、缺乏運動、肥胖、服用荷爾蒙、酗酒等。因此即使沒有乳癌家族史,建議仍需養成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習慣,以掌握自我乳房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Q:不抽菸也可能會得肺癌?

根據衛福部2023年統計,十大死因當中,癌症居於首位,而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相關癌症患者共有1萬348人死亡,占每十萬人口的44.3%,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中的肺腺癌更是最常見的一類,患者中不乏不吸菸者。

長期暴露於致癌物包含空氣、致癌物、二手煙等等,都有可能導致罹患肺腺癌,本身曾罹患肺部慢性疾病、肺結核、有肺癌家族史者,也較容易罹患肺腺癌,應保持警覺。

(參考資料來源:華人癌症資訊網)

Q:不抽菸也可能會得肺癌?
來源:國民健康署FB粉絲專頁

六、總結

癌症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但透過定期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治癒率甚至預防癌症的發生。2025年癌症篩檢擴大補助新制,是政府為了守護國人健康的重要政策,不要因為害怕或忙碌而忽略癌症篩檢的重要性,透過篩檢,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這也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任的表現!因此符合補助資格的民眾都應該要積極參與,守護自我健康!

更多資源連結及相關資訊可上相關網站查詢-

【溫馨提醒:本文整理提供相關政府網站資訊,無任何醫療行為之建議,如有健康疑慮或篩檢問題,請務必先向專業醫療機構或醫師諮詢。】

分享到 FB